在浪潮之后,國內的服務器廠商聯(lián)想、寶德等也紛紛推出了基于英特爾四核平臺的四核服務器,而國外廠商的IBM、HP、Dell和Sun等也加入中國四核服務器的角逐中。四核服務器市場開始初露端倪。時值今年的9月,AMD四核的發(fā)布,使得更多的服務器廠商加入到四核的陣營中。曙光就明確表示將會在其未來的高性能機群中采用AMD的四核Barcelona,與此同時,國外的主流服務器廠商IBM、HP、Dell、Sun等在原有英特爾四核服務器的基礎上也表示要推出采用AMD四核Barcelona的服務器。由此看來四核服務器的時代已經到來。
  
      眾所周知,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都強調四核+虛擬化將是未來多核在服務器產業(yè)最佳的應用模式。而據(jù)Forrester Research的調查顯示,IT運營支出占企業(yè)IT總預算的80%?90%。僅以能耗為例,Google工程師Luiz Andr Barroso經過縝密計算得出的結果是,能源成本已經占到硬件成本的40%。此外,規(guī)模膨脹帶來的配電、散熱等硬件問題以及各種軟件問題,使得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受到的挑戰(zhàn)也日益嚴峻,一個咨詢公司針對客戶TCO的研究表明,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在宕機方面的成本高達服務器系統(tǒng)TCO的16.7%。為此,四路四核+虛擬化無疑是實現(xiàn)“效能與整合”的最佳方案。但缺少成熟方案和成功案例、缺乏必要了解是阻礙服務器虛擬化普及的幾大障礙,也使用戶,尤其中國用戶自身難以跨越應用門檻。
  
      其實對于用戶來講,虛擬化是一種新的應用模式而非新技術,現(xiàn)在大部分客戶不了解虛擬化,當成新技術對待,從而對虛擬化信任不夠。作為服務器廠商的價值就在于整合產業(yè)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可用、易管理的虛擬化解決方案,通過免費試用、技術支持、培訓等幫助用戶跨越應用門檻,使其更快的適應新的應用模式。
  
      為此,英特爾前不久出資2.185億美元收購VMware軟件公司的部分股份就是其重視虛擬化應用的最好的證明。而對于服務器廠商來說,誰能夠在虛擬化方面能夠與產業(yè)進行廣泛合作和應用將無疑會在未來的服務器產業(yè)競爭中居于有利的位置。國內服務器廠商浪潮再次走在了其他服務器廠商的前列。當英特爾發(fā)布新四核Tigertown的時候,浪潮在國內率先展開與XenSource、SWsoft等虛擬化軟件廠商的戰(zhàn)略合作,這使得浪潮可以為四核虛擬化市場提供更易部署、易管理和成本更優(yōu)的方案,幫助用戶跨越虛擬化應用門檻,幫助用戶實現(xiàn)多核的高效能應用。
  
      除了服務器廠商的鼎力支持外,英特爾為了在雙核占絕對主流的市場上迅速提升四核的份額,采用了四核產品和中高端雙核價格重合的策略,在英特爾這種處理器定價策略下,服務器廠商也把四核服務器和雙核服務器的價差拉得很小。以全球三大品牌IBM、HP和Dell為例,Dell PowerEdge 2950的四核和雙核配置價格一樣,HP Proliant DL 380 G5 雙核和四核的配置只有6%的價差,IBM X3650的價差為8%。在這種定價策略上,用戶自然會選擇四核服務器。
  
      而作為國內服務器廠商,浪潮采取了和英特爾同步TTM,第一時間上市,并大批量供應市場,先行覆蓋市場的策略,與此同時快速完成全線服務器產品向四核平臺的切換。鑒于此前,浪潮已經在四核領域實現(xiàn)多個第一,如發(fā)布全球首臺四核服務器,全球第一個基于四核平臺的虛擬化測試,四核服務器SPECjAppServer2004測試打破世界紀錄等。加之浪潮四核戰(zhàn)略圍繞“應用”展開凌厲攻勢,業(yè)內人士認為,以浪潮為代表的國內服務器廠商在四核市場領跑優(yōu)勢進一步增強。
  
      更令業(yè)內關注的是,在前不久英特爾新四核Tigertown發(fā)布的同時,浪潮同步發(fā)布的兩款四核服務器新品都是根據(jù)對國內客戶需求的把握,自主定義設計的。與創(chuàng)新技術發(fā)布的同時,推出自主產品,并在應用層面發(fā)起系統(tǒng)的產業(yè)整合行動,這在國內服務器廠商中尚屬首次。
  
      這是否標志著經過多年技術經驗積累以及與上游廠商資源整合逐步成熟,特別來自英特爾PSR合作的技術輸血,以浪潮為代表的國內服務器廠商已經不滿足于對國際廠商的追隨,而開始嘗試超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多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