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模塊化機房空調”?和傳統(tǒng)機房的空調的主要區(qū)別?如圖1所示,模塊化機房空調分為電控&器件模塊、制冷模塊,各制冷模塊的結構和功能相同且相互獨立。而傳統(tǒng)的機房的空調結構形式大體可以分為兩種:1、制冷模塊1蒸發(fā)器和模塊2蒸發(fā)器分別左右一個“V/A”放置,見圖2;2、“/”型盤管結構,特點是盤管為從左到右為一整片,而制冷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的布置又分為系統(tǒng)1/2上下布置及系統(tǒng)1/2里外疊放,見圖3。
首先介紹下能效比EER的概念,能效比等于總制冷量/總輸入功率(EER=Qe/P),總輸入功率包含壓縮機功率,室內機風機功率,室外機風機功率;那么提高EER可以分兩個方向,提高制冷量和降低輸入功率。由于模塊化設計主要是機房空調室內機的模塊化,所以本文只分析模塊化機房室內機空調的節(jié)能,我們假定壓縮機不變和室外冷凝溫度不變(假定冷凝溫度為48攝氏度)。那么按照這兩個方向分析:
由于壓縮機不變,從逆卡諾循環(huán)看,提高蒸發(fā)溫度可以提高單位質量流量制冷量,同時提高蒸發(fā)溫度會減小壓縮機吸入口的比容,可以提高系統(tǒng)的制冷劑質量流量,二者疊加會有效地提高制冷量。但蒸發(fā)器溫度的提高對壓縮機的輸入功率影響很小。所以提高蒸發(fā)溫度提高制冷量的最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采用先進的模塊化結構設計理念,增加單位占地面積蒸發(fā)器面積,增加過濾網過濾面積,降低了機組空氣阻力,提高制冷劑側分配均勻性,提高了蒸發(fā)溫度,從而提高制冷量,降低了風機功率,提高了空調的能效比EER。
目前經過專業(yè)CFD模擬以及實機驗證測試,普通風冷機房空調采用模塊化節(jié)能設計后能效比可高達3.2以上,冷凍水型機房空調采用模塊化節(jié)能設計后能效比可高達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