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臺山患者張先生不久前因為下頜骨惡性腫瘤而就診。他的主診醫(y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口腔科副主任李勁松教授表示,腫瘤侵犯是導致頜骨破壞的主要原因,手術治療常常需要切除大塊頜骨,再采用自體小腿的腓骨塑造成頜骨的形狀加以修復。“不過,由于小腿腓骨的形狀是直的,而頜骨是L形升支、彎狀體部和弓形下巴的多維立體混合體,所以手術中需要醫(yī)生將腓骨截斷并彎制塑造成頜骨的形態(tài),難度較大,這也是常常造成重建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李勁松指出手術的難點。

面對張先生的情況,李勁松首先想到了使用電腦設計和虛擬手術,結合3D打印技術同步設計和制作手術截骨引導板和頜骨重建引導板。在這樣的技術支持下,他已成功為張先生實施了右下頜骨切除術,同期取小腿腓骨精確重建下頜骨,術后患者面部外觀和咬合功能非常理想,張先生已出院。

李勁松表示,這套手術流程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術前將下頜骨及供區(qū)小腿螺旋CT數(shù)據(jù)導入ProPlan CMF軟件;第二步,根據(jù)腫瘤性質、骨破壞范圍在電腦上模擬頜骨病灶的切除、腓骨瓣切取以及重建的位置,并制作手術導板;第三步,術中在導板的引導下行頜骨病灶的切除和腓骨瓣的切取塑形,在術前3D打印出的重建頜骨模型上預彎鈦支架,術中即可更快更精確完成腓骨瓣的就位和固定。

他告訴記者,在他們科里按這套手術流程完成的二十余例頜骨重建患者,術后對頜面外形、咬合關系和咀嚼功能都非常滿意,復查CT片顯示術后腓骨瓣、下頜關節(jié)位置良好。他認為,使用電腦虛擬手術設計、導板制作和3D打印重建頜骨模型,大大簡化了手術操作,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頜骨重建的精確度。

分享到

redsenlin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