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子商情 發(fā)表于:14年11月27日 17:48 [綜述] DOIT.com.cn
在日前于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舉行的"人腦計劃"(HBP)年度高峰會上,歐盟(EU)人腦計劃的研究人員發(fā)表邁向終極目標──在2023年以前開發(fā)出虛擬人腦的最新進展。
歐盟于去年十月啟動了這項為期10年、耗資10億歐元(約13億美元)的人腦計劃,可說是歐盟委員會旗下未來與新興技術的"旗艦級"計劃之一。
該計劃的目的是先在超級計算機上仿真出整個人腦結構,然后打造一種能夠高度精確復制其功能的特殊硬件仿真器,它將能夠用來試驗人類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法。最終,該計劃的長期目標是要打造出低成本但性能足以超越傳統 von Neuman架構超級計算機的虛擬人腦。
在探針卡晶圓上的四結光罩用于為晶圓模塊的電源測試驗證最終后處理方法。
(來源: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過去一年來的最主要進展是所有的建構模塊都已到位了──實驗室與各地的相關工作人員都找齊了,資通訊系統(ICT)也已經就緒,讓研究人員及其位于廿多國約 一百多個學術單位與企業(yè)合作伙伴都能有效率地交流與共享資料。目前已在進行中的計劃是在幾個不同的生物規(guī)模下重建人腦的運作、腦部疾病臨床數據分析,以及 開發(fā)受到人腦啟發(fā)的運算系統。
前兩年半(加速導入階段)的主題已經擬定,HBP將藉由累積有關人腦運作的所有已知策略性資料,并因應這些數據開發(fā)出合適的理論架構,以及發(fā)展出必要的基礎設施,以便在接下來的"執(zhí)行"階段(約2017年時)開發(fā)出6個ICT平臺。
這6個ICT 平臺將包括:"神經信息系統"(Neuroinformatics)為腦圖譜 (Brain Atlas) 儲存重要的神經信息數據;"人腦模擬"(Brain Simulation)平臺模擬組成各種不同人腦部份的算法;"醫(yī)療信息"(Medical Informatics)平臺為人腦分類各種不同的疾病;"神經形態(tài)運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平臺則模擬腦部的不同功能;以及"神經機器人"(Neurorobotics)平臺則可在虛擬環(huán)境中測試人腦模型與仿真。此外,還有 "高性能運算系統"(超級計算機)將用于建立所有的平臺。
在BrainScaleS計劃中高輸入數模擬神經網絡(HICANN)芯片上的四結光罩將用于作為神經形態(tài)實體模型
(來源: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芯片上光罩內的HICANNS芯片包含許多HICANN電路
(來源: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研究人員在第一年所取得的一些計劃成果包括:原已證實可用在腦皮層的人腦模擬技術,目前已能成功地轉用于小腦。透過神經機器人建立了虛擬房間原型,讓人腦模型能夠配備虛擬的身體,從而研究其行為以及認知能力。
為了測試不同的人腦模型,重要的是成功改造高性能計算機(HPC)成為交互式超級計算機。研究人員并展示幾款新的神經形態(tài)芯片,測試其是否有能力解決目前只有人類才擅長的運算挑戰(zhàn)。此外,至今還累積了大量的高解析3D人腦圖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