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數據均為銀行之寶
ZDNet 發(fā)表于:13年07月10日 14:00 [轉載] 至頂網
今時今日的大數據可謂是一副靈丹妙藥,企業(yè)紛紛從中尋找機會掘金賺錢。不過,幾家銀行的CIO和IT領頭人卻認為,盡管“大數據”這詞聽起來很妙,其實“小數據”以及日常運作里包含的信息也可以為銀行的利潤做出不少貢獻,前提是要把這些數據和信息轉化為可以付諸行動的東西。
為了獲得各式各樣的日常運作數據,銀行采取的方法應該更集中在分行分析的基礎上,而人們往往忽視了這樣做。William Weidman是一家名為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數據分析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這是他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提出來的。他建議銀行不要單是像現(xiàn)在這樣對多元數據在顧客層面上進行分析,而是要在分行的層面做出基于分行的決策,包括如營業(yè)時間、員工數量、維修以及引進新的技術等等。新技術往往會比較復雜和昂貴。這些基于分行的分析可以包括周邊的人口分布、對手相對于各分行的位置以及分行顧客的概況。
Weidman提到, 如果能對諸如應該對哪一家分行重新投資、在哪一天對出某一個顧客服務這些事有一個好的理解,也會對銀行盈利起很大的幫助。他說,“改善分行層面的分析自動地會對以顧客為主的策略起到一個正面影響。”
發(fā)揮數據的作用
銀行界不少其他人士認為,大數據這個詞被濫用,很多人都很關注大數據,而其實關鍵在于要有效地利用任何數據。Shrawan Kumar是Allahabad Bank 的高級IT主管。他說,“銀行的CIO要為數據質量、數據分類、結構性數據及非結構性數據操心,同時也要借助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yè)智能)和一些分析工具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他給的一個例子是,一個銀行可以用一個分離的系統(tǒng)(如云系統(tǒng))處理非結構性數據或是靠自己開發(fā)和利用定做Hadoop或是其他開源軟件。不過,所有這些完全處決于需要處理什么樣的信息以及如何最佳地發(fā)揮數據組的作用。
McKinsey合伙人Kerry Lam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指出,釋放價值的關鍵在于要讓銀行擁有的顧客數據發(fā)揮作用。例如,有關顧客類型及顧客群的數據可以讓銀行更貼切地確定顧客對銀行的價值。銀行然后可以就顧客關系在相應的產品、價格及渠道等做出調整。他給了個選擇一個適合的產品組合大小的例子,這個組合可以讓銀行加強和擴展高潛力顧客的關系,同時又有效地管理低值顧客的費用。
銀行在保持盈利空間、留住顧客及吸引新顧客的同時,對日常運作數據的分析有助于優(yōu)化顧客關系、建立正確的渠道以及用多元及相關的顧客知識為前線員工提供正能量。Lam說,有目標的選用數據可以為銀行增長別開洞天。銀行在大數據和小數據之間找好定位后,勢必可以使增長關系發(fā)揮最大的潛力。